热流道咀配件的维护周期核心取决于 “使用频率、注塑材料特性、模具工况”,需按 “日常巡检 - 定期保养 - 年度大修” 分级执行。

一、日常维护(每次开机 / 停机时执行,无固定周期,随生产同步)
1. 开机前检查(每次生产前 5-10 分钟)
外观检查:咀头、咀身有无塑料碳化残留、裂纹或磨损,发热圈、热电偶接线端子是否松动、氧化。
温度测试:启动加热系统后,确认热流道咀温度上升是否均匀(温差≤±5℃),无局部过热或升温缓慢(避免发热圈损坏)。
密封检查:查看咀身与流道板、模具型腔的密封面有无溢料痕迹,密封件(O 型圈)是否变形、老化。
2. 停机后维护(每次生产结束后 10 分钟)
清洁处理:用铜刮刀(禁止用铁制工具,避免划伤表面)清理咀头、浇口处的残留塑料,尤其是加工 PA、PC 等易粘料的材料后,需彻底清除碳化层。
温度管控:若停机 30 分钟以上,将热流道咀温度降低 30-50℃;若长期停机(超过 24 小时),先降温至 100℃以下再关机,避免高温骤冷导致配件变形。
防护措施:长期停机时,在咀头涂抹防锈油(避免氧化),用防尘罩覆盖热流道系统,防止灰尘进入。
二、定期维护(按生产时长 / 注塑次数划分,核心保养环节)
1. 每周维护(生产时长≥40 小时或注塑次数≥5000 次)
发热圈与热电偶检查:用万用表检测发热圈电阻值(与额定电阻偏差≤±10%),热电偶信号是否正常(避免温度失控);清理发热圈表面的灰尘、塑料碎屑,确保散热良好。
咀芯与咀头检查:手动转动咀芯(针阀咀),确保运动顺畅无卡顿;检查咀头浇口处有无磨损、变形(影响进胶精度),轻微磨损可打磨修复,严重时更换。
接线端子紧固:紧固发热圈、热电偶的接线端子,避免松动导致接触不良、局部过热。
2. 每月维护(生产时长≥160 小时或注塑次数≥20000 次)
密封件更换:更换咀身与流道板、型腔连接处的 O 型圈(推荐选用耐高温硅胶或氟橡胶材质),即使无明显损坏也建议更换(避免老化导致溢料)。
温度校准:用专业测温仪校准热流道咀的实际温度与控制系统显示温度,偏差超过 ±5℃时,调整热电偶位置或更换热电偶。
润滑保养(针阀咀专属):对针阀杆、导向套涂抹高温润滑脂(耐温≥250℃),确保针阀运动灵活,减少磨损(每次润滑量以覆盖表面为宜,避免过多污染塑料)。
3. 每季度维护(生产时长≥480 小时或注塑次数≥60000 次)
咀头与咀芯深度清洁:拆卸咀头、咀芯,用超声波清洗机(搭配专用清洗剂)清洗表面的碳化层、油污,尤其清理浇口处的细小残留(避免影响熔体流动)。
材质磨损检查:检查咀头、咀芯的耐磨涂层(如氮化钛涂层)是否脱落,内壁有无划痕、腐蚀(加工含玻纤、阻燃剂的塑料时,磨损会加快),涂层脱落或磨损严重时更换配件。
热流道板与咀身连接检查:紧固连接螺栓,检查密封面有无变形、溢料痕迹,必要时重新打磨密封面或更换密封垫。
三、年度大修(每年一次,或生产时长≥2000 小时)
全面拆解检查:将热流道咀整体拆解,检查咀身、铜套、发热圈、热电偶等所有配件的磨损、腐蚀情况,重点排查内部通道有无堵塞、变形。
易损件更换:更换老化的发热圈、热电偶、密封件;咀头、咀芯若出现严重磨损、裂纹,直接更换(避免影响产品质量)。
模具配合精度校准:检查热流道咀与模具型腔的同轴度(偏差≤0.02mm),调整安装位置,确保进胶精准,避免偏载导致配件损坏。
性能测试:组装后进行空载加热测试(温度稳定后保温 2 小时,无异常发热、漏电),再进行试注塑(生产 3-5 模产品,检查浇口质量、熔体流动均匀性)。
四、特殊场景维护周期调整(按注塑材料 / 工况优化)
1. 按注塑材料调整(磨损加速场景缩短周期)
加工含玻纤、碳纤的增强塑料(如玻纤增强 PA、PC):维护周期缩短 30%(如每周维护改为每 5 天,每月维护改为每 20 天),重点加强咀头、咀芯的磨损检查。
加工高温材料(如 PEEK、LCP,加工温度≥300℃):维护周期缩短 50%,增加发热圈、密封件的检查频率,避免高温加速老化。
加工易分解、碳化的材料(如 PVC、POM):每次停机后必须彻底清洁咀头、浇口,每周进行一次深度清洁,防止碳化残留堵塞通道。
2. 按工况调整(恶劣工况强化维护)
高速注塑(注塑速度≥100mm/s)、高压注塑(注塑压力≥150MPa):维护周期缩短 40%,重点检查咀头的抗冲击性能、密封件的耐压性。
多腔模、复杂型腔模具:每月增加一次密封件检查,每季度进行一次模具与热流道咀的配合精度校准,避免因进胶不均导致局部磨损。
五、维护核心禁忌与注意事项
禁止用铁制工具清理咀头、咀芯(易划伤表面,导致塑料粘连),推荐用铜刮刀、尼龙刷。
禁止在高温状态下拆卸热流道咀(易烫伤,且配件热胀冷缩可能导致变形),需降温至 100℃以下再操作。
禁止使用普通润滑脂(耐温不足),针阀咀润滑必须选用高温专用润滑脂(耐温≥250℃),避免润滑脂分解污染塑料。
更换配件时,确保型号一致(如咀头规格、发热圈功率、热电偶类型),避免影响温度控制和注塑效果。
建立维护台账:记录每次维护的时间、内容、更换的配件型号,便于追溯磨损规律,优化维护周期。